
本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共计24课时。第一模块为导论,简单介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流地位以及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指出这一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讨论由此引发的项目设计、学生经验支持等议题;最后,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维度进行了总结,并与高等教育全球化概念进行了严格区分。第二模块从课程国际化的维度、课程设计与发展、课程国际化的教学法、促进跨文化交流四个方面,对如何促进学术国际化、如何支持学生在人文教育环境中学习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第三模块讨论了国际化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的教育挑战,包括:课程国际化中的学生参与;培养国际意识;加强国际化背景下对教学的反思、对话和批判性参与;全球公民与课程;向外流动与课程;国际化的社会调解性质等。第四模块从学习方法、学术素养、实践社团等维度,基于理论视角讨论了国际化大学中的教学和评价。第五模块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国际化框架:增强全体学生高质量的、平等的全球化学习体验;促进学习、教学和研究国际化;评析机构和个人的角色与贡献;评析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蕴含的活动、知识和价值。第六模块为总结,主要讨论了四方面问题:在个人、文化和地理背景下,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仰、假设和价值观进行批判性反思;加强对学习环境和国际发展的体验与欣赏,从而提高学习机会、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与影响;通过教育应对全球社会挑战(如不平等和可持续性问题),从而对更广泛的社会作出个人和集体贡献;将全球公民意识视作毕业生的一项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