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活动
国际教育大讲堂(第158期)我们作为方法:跨国学者探索多元知识共存之历程
发布日期:2024-04-11

202441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第158期《国际教育大讲堂》在英东楼723举行。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王婷教授、美国的伯洛伊特学院楼菁菁教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余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向芯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游韵副教授,六位杰出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学生们带来了题为“‘我们’作为方法:跨国学者通过合作民族志探索多元知识共存之历程”Selves as Methods: Transnational ScholarsJourney toward Pluriversality through Collaborative Autoethnography)的学术研讨。研讨会由珺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王婷教授就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强调了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寻求去中心化的知识共存视角的重要性。王教授指出,“自我民族志”既是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也构成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向芯老师细致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学者之间对话的规则设定与期待、对话的起点以及对话资料的文本转化与编码方法。游韵副教授则从“关系性自我(relational self)”、“反思性自我(reflexive self)”和“转化性自我(transformative self)”的角度,深化了对“自我”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余旻副教授教授从个人经历出发,强调了对话中差异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宏大叙事的构想相链接。楼菁菁教授则着重讨论了“对话构建附近(nearby)”对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重要意义。




本次研讨会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深刻思考。在讨论环节,师生们就分析路径、身份认同、去殖民化以及二阶思维等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