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2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的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盛大召开,本次学术年会的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比较教育新使命”。来自全国98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的600多名专家学者和学生莅临本次盛会。我院王英杰教授、刘宝存教授、高益民教授、肖甦教授、王璐教授、谷贤林教授、杨明全教授、林杰教授、孙进教授、姜英敏教授、黄宇副教授、滕珺副教授、丁瑞常和张梦琦博士,《比较教育研究》执行主编鲍东明教授,编辑部曾晓洁、张瑞芳、付燕老师受邀出席。其中,部分教师进行了主旨发言和分会场汇报。同时,学院近20位硕、博士研究生进行了分会场汇报或研究生论坛发言。
此次年会旨在进一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高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27日上午的开幕式中,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我院王英杰教授代表学会对陕西师范大学程光旭书记莅临会议,对教育学院积极承办本次会议表示衷心感谢。在开幕式上半场的主旨报告中,王英杰教授通过全面总结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工作(2008-2018),围绕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指出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必须要有新发展和新作为。王英杰教授针对如何培养参与国际组织工作的人才,如何有效地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教育研究、发展教育研究和教育援助政策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区域教育的研究、教育国际化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如何转变比较教育的研究方式等议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期待,其精彩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我院刘宝存教授作了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比较教育的时代责任”的主题报告。他指出,面临全球化、多极化、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的国际环境,各个国家相互交流繁多,而如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难题。刘宝存教授同时分别从知识理论结构、区域改革、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方面明确了新时期比较教育的时代责任。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开放40年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一带一路’倡议与教育对外开放”、“全球教育治理与中国作为”、“国际教育援助与全球共同利益”、“跨境教育与人员流动”、“世界各国教育政策改革与实践”等主题进行了分会场发言。我院各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高益民教授的《面向教育实践的跨国比较研究——以中日合作下的课例研究为例》、王璐教授的《中英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模式与特点探析》、谷贤林教授的《教育援助的基点、层次与策略》、杨明全教授的《理念的鸣镝:教育国际化理论依据探源》、林杰教授的《美国研究生权利保障政策的法律分析-以加州大学系统研究生权利规范为例》、孙进教授的《中国比较教育学科成员的学科自信心与满意度》、姜英敏教授的《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若干问题分析》、黄宇副教授的《教育的区域性和比较教育研究——从区域地理学角度对比较教育学的再认识》、滕珺副教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受援格局研究——基于DAC近十年的官方数据分析》、丁瑞常博士的《经合组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权力与机制》和张梦琦博士的《“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理论审视与突围》受到重点关注。
闭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秘书长,我院高益民教授代表学会对会议主办方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学术年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是国内外专业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这也是我国比较教育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必将有力推进比较教育学科的深入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我们热情期盼下一届学术年会在西南大学的顺利召开!
我院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