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我院滕珺教授、向芯博士在CIES组织特别推荐分论坛并发布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5-03-23

2025年3月22,我院珺教授、向芯博士在CIES组织特别推荐分论坛《‘我们’作为方法:全球知识生产中的反身性对话与实践》(Selves as Methods: Reflexive Dialogue and Praxis in Global Knowledge Production),并发表研究成果。亚利桑那州立大学Iveta Silova教授担任该论坛评议人。

该论坛响应项飙教授“把自己作为方法”(Self as Method)的号召,提出的“把我们作为方法”(Selves as Methods框架,邀请各地学者共同检视自身学术生产实践及经历,以探索去殖民化全球学术生产的可能性



该论坛首篇论文为我院滕珺教授、向芯博士及堪培拉大学王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游韵教授、贝洛伊特学院楼菁菁教授、韦恩州立大学余旻教授的共同自我民族志作品‘我们’作为方法:跨国教育研究者经由共同自我民族志探索多元知识生产》(Selves as Methods: Transnational Scholars’ Journey toward Pluriversality through Collaborative Autoethnography六位作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对话与反思,提炼出“把‘我们’作为方法”的理论框架:此处的“我们”,或复数的“自我”,并非西方现代性中默认的与外界边界分明的、拥有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而是嵌于多种社会关系中的关系性自我(relational selves),其能动性来自于对所处关系及社会结构的反思性(reflexive selves)与超越性(transformative selves)。依托这一框架,本文剖析了全球学术体系中的“殖民性”对六位作者所处社会关系的深刻塑造,发现、挖掘了处于全球知识生产体系不同位置的我们进行去殖民化探索、建构平等合作关系、践行多元知识论的可能性。该论文为向芯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CDA2303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此外,该论坛展示了韦恩州立大学余旻教授结合“亚洲作为方法”理论反思自身流动儿童教育研究历程的论文《亚洲作为方法与对中国农民工社区研究的反思》(Asia as Method and the Reflection on Research in and about China’s Migrant Communities,华东师范大学游韵教授、程亮教授及Jeremy 教授反思程亮教授与中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历程的论文《在教育研究与实践中重新连接中国文化与哲学思想资源:协商教研为例》(Reconnecting with Chinese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resources i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xieshang jiaoyan (deliberative teaching research) as an example以及北京大学张冉教授反思其高校性骚扰研究历程的论文《理解中国象牙塔中的性骚扰:二十年来的个人历程》(Understanding Sexual Harassment in the Ivory Tower in China: A Personal Journey over Two Decades

分论坛评议人Iveta Silova教授对该分论坛四篇论文作出了高度评价,对于四篇论文所体现出的去殖民性反思表达了深度共鸣,并提出三个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制度安排促进这种本体论层面的“不舒适”的反思?如何确保不同的“我们”都有机会参与对话与表达?高等教育及出版行业需要作出怎样的改变,才能为这样的重要工作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认可?



分论坛发言人均高度认可Silova教授提出的问题,并作出了积极回应。该论坛引发了与会观众热烈的讨论与提问,为我院为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的重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