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我院马健生教授、高益民教授和滕珺教授到成都高新区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学科融合项目现场研讨活动
发布日期:2024-12-12

2024年12月12日,我院马健生教授、高益民教授和珺教授到成都高新区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学科融合项目历史学科、语文学科和地理学科的现场研讨活动。

地理学科整合国际理解教育项目组集体研活动在锦城一中举行,活动以“共探多元文化 共筑美好世界”为主题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朱宏骁老师、锦城一中陶睿老师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王贤立老师分别通过《南非鲨鱼保护的探索》、《香沁醇萃茶与咖啡 文明互鉴美美与共Coffee And Tea & Nothing Is Impossible》以及《中欧班列和全球经济新脉动》等课题,展示了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下午,与会人员围绕“地理学科融合点框架设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芯瑜老师分享了她在这一领域的宝贵经验,教授带领大家深入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地理课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中学历史学科整合国际理解教育项目组集体研讨活动在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举办,活动“拓展视野,提升境界”为主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王丽秋老师进行《守护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的课例展示。中和中学白钟雄老师进行《穿越时空的“一带一路”》的说课。马健生教授进行了综合点评,肯定了白老师的课程设计具有广阔的国际理解视野,同时从冲突性问题设计、材料运用等角度提出了修改意见,以期白老师创建一堂全国范围内更高水准的示范课。之后,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北区)、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的三位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国际理解视野下历史学科融合点的分享。





小学语文融合国际理解教育项目组集体研讨活动在高新区锦城小学举行,活动以“国际视野学母语 世界胸怀纳百川”为主题。杨杨老师以《西游记》为载体,通过对比中西方书籍命名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陈政杰老师则将口语交际与国际理解教育相结合,通过名字的故事,让学生体验跨文化交流的乐趣。李凤老师则聚焦中外民间故事,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中增进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在专家点评环节,高益民教授则从多元文化、全球议题、国际交流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将国际理解元素融入语文课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鼓励老师们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开发新的课程,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下午的专题汇报中,六位教师代表就语文12册教材的学科融合点梳理与探究进行了精彩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