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我院谷贤林教授就出国留学问题接受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专访
发布日期:2016-12-06

 

125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作为封面报道刊登了该刊记者对我院谷贤林教授的专访。以下是这次访谈的全部内容:
 
民生周刊:近年来,中国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出现低龄化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谷贤林:一是现在有钱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没有钱作为物质基础,支付不起在国外的学费与生活费,对今天绝大多数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出国留学就是难以实现的希望或梦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这么多年的开放有关,如果不开放,没有中外教育、文化交流,没有了解国外教育的渠道,老百姓就是有钱了,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适宜的教育,也不知道那儿有,把钱花到那儿去能够获得这样的教育。
    当然,还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低龄出国留学潮也是我国中小学自己开办的或与国外合作校共同开办的大量中小学国际校、国际班的必然结果。选择到这类国际校、国际班就读的学生,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下,他们几乎只有出国留学这一条路可走。因此,大量的国际校、国际班必然催生出大量的低龄留学人口。此外,越来越多的海外高校积极拓展中国的生源市场也是重要的拉动因素。
 
民生周刊: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折射出中国哪些教育问题?
 
    谷贤林:评价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到底好不好,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这需要与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状况联系起来看。当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存在教育、科技水平差距时,留学是促进落后一方教育、科技发展的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方式。像我们国家,近几十年来,如果没有大量留学欧美的学生回国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很多大工程,如两弹一星和载入航天工程等都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
    再从经济发展来看,当一个国家处在自给自足、封闭式发展阶段,它可以不了解其他国家或外部市场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有没有需求、生产原料价格如何,但是,一旦这个国家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它就必须了解外部世界的供求状况,否则它就无法生存发展下去。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前沿领域、高精尖端技术领域仍然落后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作为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外贸出口,还是开拓国外市场都离不开了解、熟知国外情况,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与视野的人。从这两方面来说,出国留学人数越来越多,不仅有助于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是一件好事。
 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公认度,如果超出了这个度,说明就有问题。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以知识掌握与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与升学的依据,这种教育虽然能够教出了很多会考试、得高分的学生,但就是没有办法让接受多年教育的学生发现或知道自己未来适合学什么、做什么,造成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空心化。不知道为何而学,也不知道为什么学。长期单调、机械性的学习方式,也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与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
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虽然于2002年提前进入大众化,但与西方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仍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与国外同等水平的名校相比,由于入学人口基数大,我国名校的入学竞争要激烈得多,并向下延伸到基础教育阶段,这进一步加剧了当前留学的低龄化
 
民生周刊:对有些人而言,留学是镀金,有些人是逃离高考,有些人是为看世界,您觉得怎样的留学心态才是正确的?
 
谷贤林: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了,今天我们对国外、国外的大学已经越来越了解,看待留学也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关注一个人通过留学掌握的本领、获得的能力,而不是留学的经历。留学的镀金价值已经越来越低,镀金心态已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心态。逃离高考或者是为了看世界,我觉得都无可厚非,前者是现实环境下的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后者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时代本就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民生周刊:留学的国家、学校、专业选择众多,中国学生应该如何选择?
 
谷贤林:尽可能客观地评估家庭的经济支持能力、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合适的地区、学校和专业。少走弯路。
 
民生周刊:很多人通过中介出国,但难免存在一些骗局,有人甚至误入野鸡学校,留学的路径有哪些?
 
谷贤林: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学生或大学生来说,最简单的方式是自己直接上国外学校的网站上浏览,了解入学的相关要求,自己与招生部门联系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帮助处理留学事务。
 
民生周刊:很多学生出国后不能适应,如果确定要出国留学,应该做哪些准备?
 
谷贤林:外语水平与独立生活能力、留学国家的风俗习惯及法律知识。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能够用当地语言熟练地与人沟通和交流,不仅是听课、顺利完成学业所必须的,也是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重要基础。另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国外学习不仅要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琐碎事务,还要忍受长期远离家人的孤独,需要内心强大,有很强的独立性与自理生活能力。
 
民生周刊: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多,加上很多家长跟着孩子一起出国置业、投资、生活,这是否会形成大量资金外流,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谷贤林:资本生来就是逐利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时代,就是没有孩子留学,很多持有资本的人只要觉得有利可图也会选择通过网络平台或到国外去投资、置业,在无利可图时将资本撤回来。资金流入与流出在今天是一个常态。中国孩子出国留学虽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外流,但是相对于中国总体的对内、对外资金流动,这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还不足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造成冲击。我觉得无需作过度解读。
 
民生周刊:近年来,留学生归国后出现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海龟海带,与留学的巨大投入、花费成反差,留学的性价比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谷贤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物品的价格和收益与物品的稀缺性呈正相关。当留学生人数少,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求时,留学的收益一般大于投入;而当留学人数超过社会的实际需求时,留学的收益就会少于投入。另一方面,与专业选择有关,当前很多“海带”在留学时选择的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基本上都不是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亟需的专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我国, 这类专业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之后都是最先出现过度教育的专业,难就业是普遍现象,这也是在出国前一定要考虑的,否则肯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