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由千人智库旗下《教育》杂志联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15在线教育与未来学习峰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开幕。我院顾明远教授受邀出席开幕式,并做了题为《新常态、新教育》的开幕演讲。
顾远明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常态”,中国教育的发展首先要适应教育规律、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解决了所有孩子有学可上的问题,但还需要解决上有质量的学的问题;同时,中国教育始终需要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的核心宗旨,如何在在前一阶段大发展的基础上进入“新常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的问题。
顾远明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着三个“新常态”:
第一,促进教育公平。公平素来是摆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大问题,教育发展不均衡可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常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家只能保证县域内孩子入学机会、义务教育的均等,尚还保证不了省域或者教育过程的均衡。在国家投入相当资金的情况下,西部学校仍然缺乏优秀教师资源和学生配套生活环境等软件条件;即使同处西部,市内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问题,提高教育资源有效分配率将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方向。
第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已经普及,但质量有待提高。不仅基础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也有待提高。教育质量主要依靠思维能力、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进行判断。提高教育质量不只是中国教育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教育质量的提升,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先后出台教育政策量化教育质量标准,中国未来想要赶上世界教育的列车,提升教育质量刻不容缓。
第三,互联网+教育。当前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方式、环境和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学习个性化、互动性、探索性将会是未来教育的特征。但是在触网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器(工具)”、“技(技术)”、“气(精神)”三者的关系,重视师生间的人际交流,防止单纯的人机交往。
顾明远教授在最后总结到:中国百年教育历程中,基本上每20年就会出现一次大的变革。本世记初的10年大家在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的领导力。今天教育的变革充满着未知的可能性,但是无论教育历经几次改革,“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不会发生改变。
开幕式结束后,顾明远教授与国家千人、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教育》主编钱颖一及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申,共同参加了高端访谈“中国教育发展格局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