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队伍> 教学科研

杨明全

职 称:副教授

担任导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比较课程与教学论、STS课程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等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教育背景

1994年9月至1998年6月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
1998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专业为比较教育学。
2000年9月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课程论专家钟启泉先生,研究方向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2003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3年3月至4月,到香港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做短期访学,指导教师为罗厚辉教授。

 

工作经历

2003年8月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9年6月教育学部整合后进入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2010年6月调入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学术兼职

1、“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专家。
2、“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专家。
3、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分会“思维与创新研究会”理事。

 

科研项目

主持多项课题的研究,主要有: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学阶段STS课程开发及实施策略研究”。
2、教育部委托课题“小学保先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3、中英项目“学校预防艾滋病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学术成果

近年来发表的学术成果主要有:
著作:
1.《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研究》(专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新课程下的课堂观》(合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教育知识的哲学》(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5.《课程概论》(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论文:
1.《课程实施的学理分析:内涵、本质与取向》,《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1期。
2.《教学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8期。
3.《参与式课程实践:课堂情境中的课程变革》,《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4.《行动研究与课程创新》,《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5.《第九届教学论年会会议综述》,《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6.《为什么需要研究性学习:追问与求证》(论文),《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7.《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论文)《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3期。
8.《为什么需要研究性学习:追问与求证》,《新华文摘》2005年第10期。
9.《制度性知识与课程》,《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6期。
10.《教育叙事研究:故事中的生活体验与意义探寻》,《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4期。
11.《STS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7期。
12.《教师知识:专业生活场景中的实践智慧》,《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3.《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 《教育研究》,2007年第8期。
14.《知识与教化:中学STS课程的价值解析》,《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6期。
15.《择校对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16.《加拿大STS课程的实践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课题
17.《教室中的课程政治学:中国大陆教师课程自主权的审视》,《课程研究》【台湾】,2009年12月。
18.《制度创新语境下课程领导的转型与超越》,《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2期。
19.《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7期。
20.《主要发达国家STS课程研究与实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教学工作

主讲过的本科生课程主要有:《教育学》、《课程论》、《教育学原理》、《课程发展》等。
主讲过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STS课程及实践》、《课程设计的原理及应用》等。

 

获奖情况

1、2004年12月,专著《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研究》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07年6月,研究课题“教育叙事的知识论基础”获联校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一等奖。
3、2009年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教学论学科建设”获2008年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5月,该项目获2008年度北京市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