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服务> 教育培训
我院马健生教授受邀参加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培训点第五次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0-09-21

2020917日,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示范校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培训点第五期研修活动在线上顺利举行。北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马健生教授,高新实小全体种子教师以及培训点成员学校全体种子教师,共50余位老师通过腾会议参与了此次磨课活动。

 

 

  

 

 

01 聚焦问题

(一)明明老师《中国“制造”与美国“智造”》

1.明确话题的冲突性

2.找准问题的逻辑性

3.把控课堂的精细化

 

 

 

 

(二)康静文老师《礼物的奥秘》

1.选题角度清晰化

2.任务构建紧凑化

3.加强课堂时间把控

 

 

 

 (三)王玉娇老师《春节》

1.紧绕国际理解主题

2.聚焦核心问题

3.调整任务设置

微信图片_20200919105810

 

02 专家评课

微信图片_20200920192753

1.主题明确。   

马教授反复强调教师对教学节奏的安排与把握,要反复思考课堂教学环节,严格控制用时的同时落实教学目标,合理地删去无关的话题。种子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选题角度要清晰;其次,教师应再三思考话题的现实性与关联性,找到讨论点的张力,讨论的重点落实在文化差异上,优先选择差异较大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课堂要紧紧围绕主题,聚焦核心问题。

 

2.教学把控精细化。    

马教授强调了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课堂中教学把控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做到教学把控精细化,把控住课堂组织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及课堂实施的众多细节,包括过渡语的使用、课堂用时、组内讨论和教室内的硬件设施等。

 

3.激励机制有效化。   

马教授肯定了“代币制”这种激励机制,强调了“代币制”的重要性,建议教师们多思考怎样让此种激励机制的实施更为有效。

 

4.教学模式特色化。    

马教授提到国际理解教育主题课能总结成特有的课堂模式。国际理解教育主题课的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核心问题,教师要在把握核心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层层递进且有逻辑性与关联性的若干小问题,再设计出若干小任务配这些小问题,不仅使课堂环节清晰明了,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的升华。这种“小任务配小问题,服务于核心问题”的模式可以总结为国际理解课特有的课堂模式。

 

 03 答疑解惑

会议过程中,马教授在线与成员校老师们进行了云互动,解答了老师们关于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

 

老师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查询相关信息,但网络资料良莠不齐,应该怎样导?

马教授:在课前和课后让学生查询搜寻的资料应该有保护和限制。国际理解课例不主张课前做准备,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鼓励学生提升检索能力,如果学校可以控制好,也可以做到对丰富多彩文化的欣赏和尊重。

 

在疫情的背景下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是否有好的模式推荐?

马教授:第一,可以进行线上研讨交流,这是一种可行的方式。第二,研学旅游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其中一个方式,国际理解教育还有大量其他方式。国际理解教育不一定局限在研学旅游。

 

文化符号的内涵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课堂上老师是直接讲解,还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呢?

马教授:中国文化不是刻板不变的。应该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师直接教授只是知识灌输,应该让学生在探索中有新的体验。

 

 

 

 

04 教师反思

 

(一)明明老师《中国“制造”与美国“智造”》

1. 教学内容的调整

首先,教师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主题课例时,要始终明确该主题的现实性和冲突性,找准讨论点的张力。其次,教师需要自身具备专业知识,具备国际理解素养,分析话题,找准冲突点。在讲到中国“制造”与美国“智造”时,不能泛泛而谈,而要结合现实事件,带领学生讨论如今的中国“智造”为什么让美国恐惧,这才具备话题的冲突性。

2. 形成教学模式

每个主题课有一个核心问题,教师要设计层层递进有逻辑性的若干小问题去服务于核心问题,并且找准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引领学生思维的不断升华。根据若干小问题匹配若干小任务,总结成特有的国际理解课堂模式。

3. 反思课堂的精细化,管理教学实施

教师始终是在领导课堂走向,要非常注意课堂管理与实施过程中的若干细节,包括教室环境、平板设备、多媒体设备这些硬件设施,也包括过渡语使用、时间把控、小组讨论掌控、评价激励机制等教学实施策略。

 

(二)康静文老师《校际交流中的礼物选择》

  1. 选题角度需清晰化

本堂课中,选题的表述上显得空洞、不明确。题目为礼物的奥秘,但并未说明奥秘是什么方面的。应当将立意明确化,缩小范围,可将选题角度聚焦于“校际”间的礼物,挖掘各国校际间送礼时的礼物选择,题目定为《校际交流中的礼物选择》更贴切。

  1. 任务构建需紧凑化

  教学设计中的活动内容缺乏张力,不够丰富,显得单薄,从而影响学生的投入度和获得度。教师需要调整活动设计,增加活动的层次性,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投入度。最为主要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问题作为贯穿整堂课,本堂课的任务框架围绕这一主问题展开。

3.课堂把控精细化

  整体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出现超时的现象,需要改进。

 

(三)王玉娇老师《走向世界的春节》

1. 教学目标的修改。

首先,课堂主题变成“走向世界的春节”,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春节走红世界,问题更加聚焦。其次,主要目标变为:了解部分国家、民族的春节习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和悠久,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本国文化产生认同感;通过探究春节走向世界的原因,让学生树立春节文化自信;通过外国的春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世界文化的丰富性,懂得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保持尊重。

2. 教学任务的调整。

为什么中国春节能走红世界?

3. 教学节奏的把握。

与本课题无关的话题删掉,如谈年味越来越淡这个话题。另外,春节习俗可以简单快速交流,重点放在中国春节为什么在国际上流行和对比分析中国春节与外国春节习俗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