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大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国际教育大讲堂
国际教育大讲堂(第140期)全球胜任力的西方解读与中国思考
发布日期:2022-11-01



2022年11月1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在英东楼723会议室举办了第140期“国际教育大讲堂”。我院滕珺教授为全院师生做了题为《全球胜任力的西方解读与中国思考》的报告。本次讲座由我院刘宝存教授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滕珺教授首先回顾了“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概念的历史缘起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脉络,总结出两大趋势:第一,由跨文化问题转向全球问题;第二,由模块要素逻辑转向主客体关系逻辑,进而转向当前主流的行动逻辑。在相关研究的推动下,美国在全球胜任力相关的政策和实践方面都有所推进,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践推广模式。而全球胜任力在美国的发展也进而影响了OECD,后者近年来也在全球胜任力方面开展了国际测评等相关工作。

 

在此基础上,滕珺教授着重分析了全球胜任力在中国语境下的内涵及实践,并就“问题、环境、价值、内涵”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追问:第一,中国提出“全球胜任力”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中国培养“全球胜任力”面临什么样的外部环境?第三,中国对于“全球胜任力”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导向是怎样的?第四,中国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的内容边界是怎样的?在提出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滕珺教授还在中外文化典籍中旁征博引,并结合丰富的事实性数据,详细呈现并深入阐释了在研究过程中所生发出的思考,这些观点对于未来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方向都极具启发意义。

 

滕珺教授对于中国语境下“全球胜任力”未来发展的深刻洞见引发了在场所有师生的共鸣及思考。在讨论环节,滕珺教授又与在座师生就讲座中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在现场十分热烈的学术氛围中,讲座圆满结束。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31949208048900916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