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rich Teichler教授来自德国卡塞尔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流动。Teichler教授指出,在历史上,欧洲曾经为全世界提供了最理想的高等教育。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成为来自欧洲外部的挑战,美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模式以及亚洲高等教育的等级化模式共同造就了全球高等教育的分层化。其次,Teichler教授认为,欧洲多样性话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行业多样化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制度多样化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垂直分层和全球分层的阶段。1974年,马丁·特罗从三个角度定义高等教育的等级:精英型高等教育、大众型高等教育和普及型高等教育。Teichler教授则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他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层级:第一,描述性定义:高等教育机构的类型、项目类型、项目等级以及声誉;第二,分类:垂直和水平多样化;正式与非正式多样化。
讲座最后,Ulrich Teichler教授与在座同学就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Teichler教授向刘宝存院长赠书,院长回赠顾明远教授的著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英文版)。

图为Ulrich Teichler教授在做讲座